从外国投资人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 第一部分: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首先我们来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和西方的差异独特之处。
自古代社会直到近代,中国和西方,或者简单地说东西方,都被喜马拉雅山脉和广袤的蒙古草原分隔成两块,两者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因此东西方文明各自独立地进行发展。一些偶然的历史事件让东西方分别在不同时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因此他们也在对待事物的方式和建立的体系中体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当然,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是人类,都有人性共通之处。
但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发展走向,这是由于人性在不同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方面所导致的。
我会讲述一些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基本事件,其中地理环境是最重要的原因。
先来看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的西面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一道人类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北面是辽阔、冰冷的蒙古大草原,东面和南面临海。
非常有意思的是两条同样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大河,长江和黄河,朝着同一个方向奔流入海。
在人类发现美洲大陆以前,长江和黄河之间形成的这块冲积平原是地球上最肥沃、最广阔、最适合农耕的土地之一,可谓天赐之地。
因此,农业很早就在这里萌芽。这两个大河道再加上一些支流,为平原上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提供了经济、便利的方式。
所以只要某一个地方能聚集起足够大的力量,征服这一整片土地便不是难事。
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它把太阳能转化成农作物和可畜养动物,而动植物都依赖土地。
这就意味着土地的大小决定了农业产出和所能负担的人口数量。
在整个农业文明的历史中,土地的稀缺性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某个社会一旦拥有更多的土地,就会产生更多的人口,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地大小所能承载的极限,就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战争、瘟疫、饥荒纷至沓来,人口急剧减少,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农业文明的经济是短缺经济,也即农业经济不足以维持人口的正常增长规模,在到达土地产出极限时,人类的总人口只能减少。
减少的人口通常以民族、种族和国家划线。占据了最大片土地的族群通常能生存下来,而代价是其他族群的衰亡。农业文明中的战争通常是为了争夺更多土地。
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上,这样的争战数不胜数。最终的胜者是那些发明出一种大规模动员人民的方式的社会,也就是政治组织形式比较完善的社会。
人类非常有趣,既有高度的个体性,又有高度的社会性。在这点上,人类在所有物种中可谓独一无二。而中国人最先探索出一种大规模动员社会的方法。
大约2400年前,地处中国西边的一个小国——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掀起了社会组织方式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创新革命。
在此之前,因为人从动物进化而来,所以自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来向外延伸人和人的关系。秦国首次打破了这种血缘关系,规定财产可以传代,但政治权力不可以传代。
商鞅变法开创了任人唯贤的制度,根据功绩、学识和能力进行人才选择和政治权力分配。而且这种选择和分配只限于一代人之内。
秦国这个小国,因其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不论出身、可以靠自身努力获得政治权力的上升通道,因而动员起所有人的力量,最终征服了整个中华领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我们再来看西方,主要是欧洲,因为欧洲在现代史中的角色更为重要。欧洲的地理环境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布满了许多流向纷乱的小河流。
欧洲整个区域并不大,却被山脉和复杂的河道分割成许多小块,易守难攻。再加上大部分历史时期内,欧洲仍被浓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
因此,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几乎还处在荒蛮时代。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始森林被慢慢砍伐,农业才开始蓬勃发展。
但因地理条件所限,欧洲的土地无法支撑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以至于罗马帝国之后所有重新统一欧洲的努力皆以失败告终。
要管理好所有这些小国,只需依靠以国王和贵族为成心的血缘关系和国与国之间的血缘、地缘关系便足够了。
然而,西方在地理上有一项决定性的优势,这一优势在近代500年的历史中被证明是非常关键的。
那就是他们和美洲之间的距离,相比中国和美洲之间的距离,近的太多。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一偶然之中蕴含了地理位置优势之必然。
这次地理大发现的意义非比寻常。首先,欧洲人借此暂时逃脱了马尔萨斯陷阱,因为北美洲的土地比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更广阔、更肥沃。
由于北美农业的自然禀赋(主要是指农业所需要的原生动植物物种)过于贫乏,而且在地理上与欧亚大陆自冰川纪后就一直处于隔绝状态,因此农业还未得到发展,所以这一区域人口稀少、文明极其落后。
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后,轻而易举就征服了本地的原住民,其中绝大部分原住民死于欧洲人带去的病菌。
忽然之间,欧洲继承了一块巨大的、肥沃的土地,几乎可以支持无限多的人口,由此得以在跨大西洋领域内形成了持续数百年的自由贸易与经济繁荣。
当然,如果人口一直增长下去,土地最终也将无法支持,还是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但在此之前,
另一重大事件发生了。
新一轮的持续经济增长同时引爆了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的剧变,最终导致了启蒙运动和伟大的科学革命。
此后,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引发了文明范式的转变,真正将人类文明带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个时代的定义是持续的、复利式的、无限的经济增长。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如前所述,农业文明的经济是短缺经济。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能够释放出持续的、复利式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农业时代的短缺经济转变为富足经济。这种区别是划时代的。
在欧洲,人们忽然发现,无论你是谁,出身如何,你在经济层面上有了自由上升的通道,可以通过努力飞黄腾达。
这种体系有助于释放个人和小集体(公司)的潜力,它吸引着人性的另一个方面,即个体性力量的释放。
这是过去几百年间的现代史上才发生的现象,欧洲(西方)分裂的小诸侯国及美洲大陆上特别是北美的小殖民国,正是形成这种新文明的政治、地理土壤,而在西方个体和小集体的强大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看中国、中国看西方时,都常常不得其法。他们总是从自己的偏见和自身的成功经验出发。
例如,西方是因为个体和小集体(公司)的力量而成功的,他们对政府的干预就不免总有深入骨髓的怀疑。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第一部分就是要给大家做好铺垫,讲述一下中西方之间这些有着长期历史渊源的、深刻的、根本性的差异。
(以上内容节选自李录先生所著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有删减)
-End-